如何“盘活”江南水乡的“水”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旅游与会展系副教授

吴文智

长三角作为传统的江南水乡区域,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水域面积超过2.45万平方公里,其中拥有425公里长的长江、819公里长的运河以及17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成为长江游轮、运河风光游、邮轮旅游的重要载体;另外还有北部淮河、洪泽湖、高邮湖一线风景河段与湖泊,上接古黄河古运河,下接世界遗产地黄渤海湿地,主要服务于皖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带;中部黄浦江、淀山湖、太湖一线风景河段与湖泊,串联世界著名的江南水乡古镇群,沿岸拥有长三角地区最多的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群,主要服务于上海和环太湖城市群;南部钱塘江、千岛湖、新安江一线风景河段与湖泊,上接黄山,下接杭州西湖,串联三大世界遗产地,主要服务于杭黄国际旅游目的地。长江、京杭大运河、华东海岸线以及上述南北中三条河道湖泊风光带,构成了长三角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绿色生态屏障和风景水域,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度假的重要目的地。它们在流经的城市不仅成了著名的滨江滨河滨湖风光带、景观带,而且沿线集聚了一批最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古城古镇、名山名湖等旅游胜地,成就了一批世界级的精品旅游线路,据不完全统计,它们流经地区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近10亿人次。

上述“一江一河、一线三带”构成了长三角跨地区水域合作和水上旅游发展的重要版图,也是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环淀山湖、环太湖旅游合作的不断深入,京杭古运河水上旅游的兴起、“皖浙一号线”上的杭黄合作,以及长江游轮的常态化运行、未来邮轮母港的组合发展,长三角跨地区水域一体化保护治理与水上旅游合作也将迈入新的阶段,展现新的魅力。

横观欧洲大陆水上旅游最负盛名的五条风景河流,例如以奥地利瓦豪河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多瑙河、以德国米尔滕贝格与韦特海姆之间的32公里最美河段为代表的美因河、以德国科布伦茨和吕德斯海姆之间长约65公里的最美河段(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为代表的莱茵河、以德国科赫姆与贝恩卡斯之间的72公里最美河段为代表的摩泽尔河,还有以塞纳河畔景观著称的塞纳河水上旅游线路,它们在整个水域风光保护、沿线文化景观整合、水上航线设置和水上旅游服务,以及与岸上旅游活动互动等方面都做得特别突出,成为世界级的水域风景胜地和水上旅游品牌。

 

游客在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内赏樱。 新华社发

长三角地区虽然有很好的水域风景资源,以及沿岸高品级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些品牌影响力强、文化特色鲜明和旅游产品丰富的世界级水上旅游目的地。为此建议:

一是尽快建立“一江一河、一线三带”的长三角跨区域风景水域旅游共管机制,全流域、整体性编制各大风景水域保护与水上旅游开发规划。包括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皖苏沪联手共建长江下游水上旅游风景道,打造长江游轮(豪华游船)旅游精品线路;苏浙联手打造京杭古运河世界遗产风光带,打造各段运河水上观光旅游精品线路;苏沪浙联手打造沿海湿地与海岛海洋旅游带,共商上海、宁波、连云港、舟山四地邮轮组合母港计划,打造近海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建议沿淮河—洪泽湖规划北部淮河入海风光带,沿新安江—千岛湖—钱塘江—环杭州湾规划南部新安江—杭州湾入海风光带,沿环太湖—环淀山湖—黄浦江/苏州河规划中部环太湖—浦江旅游风光带;并长远谋划环淀山湖、环太湖、环杭州湾、环长江口四大跨区域水上旅游合作圈。

二是在“一江一河、一线三带”风景水域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完善长三角地区各大重点风景河道、风景湖泊、风景海域保护与项目建设控制的法律法规,通过发展水上旅游,保护自然生态,控制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建立水上旅游开发及其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各大风景水域地区实行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并将旅游开发与大江、大河、大湖环境治理同步进行。

三是联合相关产学研管机构组建长三角水上旅游研究促进机构或行业联盟组织,研究出台长三角地区统一的水上旅游服务标准,包括邮轮母港、近海游船航线、内河游船航线、内河内湖游艇服务规范与标准,规范与提升内河内湖水上旅游服务中心、水上旅游码头建设水平,建立内河内湖近海旅游服务门槛,全面提升长三角水上旅游服务品质。

四是围绕水上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建议水陆联动,鼓励水上旅游线路与陆上风景道、沿岸风景旅游点、沿线旅游城镇等充分合作,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各条精品线路历史文化梳理与保护、沿线环境保护与风貌整治、文化旅游宣传与国际推广、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等等;同时,选择建立区域性水上旅游集散中心,或者水陆旅游换乘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旅游线路、旅游区点发展,也丰富水上旅游线路活动,增加游客体验性。

相关文章

长三角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