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利工作
长三角地区地缘相邻、河湖相连、人文相亲,如何画好一体化治水的“同心圆”?3月4日,江苏省水利厅召开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水利工作推进会,高质量推进一体化治水,努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更加坚实的绿色生态保障。
打造水利现代化示范区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水网密布、河湖众多,具有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自然优势和生态基础,但也存在防洪供水风险,同时,跨区域共治共保需求迫切。
“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江南水乡特色,以安全为前提、生态为基底、美丽为形象、幸福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品质实施,打造水利现代化示范区、风景优美的世界著名湖区。”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介绍,将加快构建一体化水治理体系,实现示范区内河网水系互联互通、饮用水源共保共享、河湖保护同标同管、工程运行联调联控,为长三角水利一体化发展提供经验。
聚焦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力求通过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打造水网密集区的防洪保安样板、行政交集区的协同供水样板、产业集聚区的集约用水样板、城镇密布区的生态保护样板。
聚焦现代化建设,江苏省将探索水利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发展模式,打造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运行的先行区,努力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水利现代化的先行区。
“改善示范区水环境,高要求统一尾水排放标准是前提。”苏州市水务局局长王国荣说,要利用好河长制平台,把城乡污水治理纳入工作范围,为长三角一体化打下水质本底基础。
推进“三河两湖一网”治理
建设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构建互联互通、功能齐备、生态绿色的水系格局是重点。省水利厅规计处处长喻君杰表示,在示范区,江苏省将重点治理“三河两湖一网”,形成生态绿色廊道的主体框架,为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河”指江南运河、吴淞江、太浦河3条流域性河道。江南运河是大运河运输最繁忙的航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加快完成整治工程与景观改造。吴淞江是规划新辟的流域行洪通道,将改善区域防洪供水航运条件。拟实施的太浦河后续工程将进一步扩大太湖洪水外排出路,提高太浦河沿线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
“两湖”是指东太湖和淀山湖。通过东太湖整治后续工程建设,打造示范区集中供水水源、生态休闲空间、流域防洪屏障,发挥防洪、供水、生态综合效益。淀山湖位于示范区核心区域,江苏省将会同上海加强淀山湖治理保护的整体谋划,合力推进水污染防治与生态岸线贯通,提升供水功能,打造示范区生态绿核。
“一网”指流域、区域、县乡河流与湖泊湖荡组成的综合利用河网。示范区将优化河湖水系、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完善治理布局、提高河湖综合功能,打造生态绿廊与人文湖群。
确立“生态绿色”鲜明导向
苏州吴江区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该区水务局局长胡明忠说,吴江作为江南水乡,治水应当成为“示范区中的示范”,将通过河网水系整治、圩区防洪除涝、生态河道修复、湖泊系统治理、水景观文化打造等,全面提升水安全,筑牢生态绿色基础。
昆山市水务局局长徐彬说,作为环太湖城市水利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昆山主动对接融入上海,与上海嘉定、青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善联动机制,构建“联合河长制”,建立边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体系。
围绕一体化发展部署,江苏省将以河湖长制为平台,全面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一体化管理保护。破解要素制约,实现要素资源统一调配,保障示范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打破行政壁垒,以示范区“联合河长制”为抓手,加强与上海、浙江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全域河湖共治、共保、共管、共享,探索建立调水补偿机制和水污染赔偿机制,提高区域河湖综合功能。解决科技瓶颈,共同推进平原水网圩区的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御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创新成果在长三角区域“无障碍”转移转化,破解制约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难题,促进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