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协同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平台思考

赵  华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序幕。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战略地位越发彰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之际,准确认识把握上海虹桥区域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认真审视安徽对接虹桥功能、协同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平台非常必要十分重要。

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地位作用日益彰显

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要支撑,对于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促进长三角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虹桥地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侧,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网络中心和经济地理中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前身是虹桥商务区,2009年面积仅为86平方公里,2019年上海决定将虹桥商务区扩展到151平方公里,2021年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构建“一核两带”发展布局,“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两带中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总体面积达到7000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市域范围2100平方公里。在功能定位方面,2009年作为世界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运,并设立了虹桥商务区,构建全面对接和服务长三角区域的商务中心;2014年,世界最大的单体会展建筑国家会展中心建成运营,成功举办三届进口博览会。今年2月4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以高水平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6月7日,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高起点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平台作用,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从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到如今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虹桥枢纽将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和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虹桥的功能和定位在不断升级,内涵和寓意在不断丰富,对外开放辐射带动能级越来越强。

二、助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意义深远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推动安徽加快面向全球开放和创新的链接地。一是有助于安徽新一轮总体开放布局,以国际化视野将开放枢纽新布局、新空间、新功能与内陆开放机制有机组合,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开拓国内国际双循环未来空间,迈向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更高端。二是有助于安徽成为链接枢纽,凭借“通江达海、承东启西、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借助虹桥枢纽,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载体,集聚和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产业、资金、信息、人才和创新等要素有序流动的中间枢纽和关键节点,成为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物流、商务流、人流、信息流的中转站。三是有助于安徽企业享有枢纽最惠金融贸易政策,通过设立虹桥安徽基地模式,使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享有便利跨境金融服务,为境外高层次专业服务人才来皖执业及学术交流合作提供签证、居留、永久居留便利,同时在第一时间复制推广虹桥枢纽改革创新政策和经验,利用政策优势进一步提高协同对外开放的层级水平。四是有助于强化安徽对外贸易产业支撑,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业特色鲜明、内陆腹地广阔、生态资源良好优势,依托虹桥构筑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新高地和高端资源配置国际贸易新平台,加快促进皖江城市带成为虹桥北向拓展带的延伸带,构建“虹桥总部经济+安徽产业基地”发展格局,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高端制造业集群和长三角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三、对外开放载体能级显著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安徽对外开放平台能级大幅跃升。去年8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赋予了安徽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时代任务;今年5月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签署《长三角自贸试验区一体化发展备忘录》,共同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和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智库联盟,加快制度创新互鉴和试点经验复制推广。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举办长三角一体化分论坛活动;精心组织参加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安徽交易团成交额居全国前列。加强长三角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动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2020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41.7亿元,增长101.7%,实现“双过百”目标。利用外资领域和对外服务功能也不断拓展,由传统制造业覆盖到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农业、交通、商业等领域,累计已有88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皖设立166家企业。建成运行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一键办结”主要功能100%覆盖。安徽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及稳外贸、稳外资、跨境电商、开发区创新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等系列政策,为开放高地建设提供了强劲支撑。

但与沪苏浙相比,安徽开放经济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开放型经济总量规模偏小,外向度偏低,缺乏高水平强功能综合大平台。202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5406.4亿元,分别为上海的15.5%、江苏的12.1%、浙江的16%;安徽外贸依存度为14%,而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为89.9%、43.3%、52.3%。与沪苏浙相比,一市两省均沿海且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形成一系列改革经验和制度创新,安徽2020年才申建自贸区成功,亟需复制推广、联动发展。此外安徽会展平台数量少、规模小,存在跨境电商企业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主体不强等问题,亟需借助对外开放综合大平台补齐短板和不足。

四、协同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平台策略

一是加强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战略研究。积极融入并服务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既是政治自觉,更是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内在要求,对安徽在“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握国际大循环战略主动,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意义极其重大。要按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重点任务分工要求,集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社会智库力量,开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与安徽区域功能链接研究,重点围绕共构国际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同筑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新高地、联动厚植国际人才优势、协力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齐力放大承接进口博览会外溢带动效应、合力促进金融与贸易深度融合、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同力扩大联通国际的服务功能等内容,就相关政策措施、功能平台和重大项目开展研究,深入谋划可复制借鉴的政策、整体系统方案和合作共建的事项,推动各市政府、省直单位、各类企业、开发区等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开展全方位对口合作。

二是谋划筹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基地。按照“政府主导、国资主体、市场运作、民企参与”的原则,在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购置土地或商办用房,采取反向“离岸飞地”形式,按照功能设置和发展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期推进,建设安徽在上海虹桥的永久驻扎基地。前期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推动,以省属国资为主体,按自愿原则鼓励民营企业和市县国资参与,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由具备平台运营经验的省属国企统一建设运营,将基地打造成为安徽对外经济经贸供需信息、人才和平台的接口、皖籍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在沪设立功能性机构的新端口、全省16个市的城市形象展示新窗口,成为产业协同对接新载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纽带,成为安徽联动沪苏浙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战略“承载地”,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无缝“彩虹桥”,助力安徽更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平添新动力和活力。

三是加快主要城市与虹桥商务区交通互联。依托共建“轨道、水运、航运上的长三角”,统筹谋划安徽与虹桥商务区相连接的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沿江高铁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合马连接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增加安徽主要城市至虹桥枢纽的班列,助力打造虹桥商务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两小时轨道交通圈。加快实施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巩固集装箱班轮化运输和蚌埠—太仓淮河航道集装箱直达航线,积极打造合肥中欧班列集散中心,推动水陆联运服务发展,建立长三角地区联通“一带一路”的货物集散中心和配送中心。加速建设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湖(京东)全球货运枢纽港,积极对接上海虹桥机场,重点推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城际国际货运业务、黄山屯溪国际机场承接国际客运业务,强化业务协作和功能互补,提升长三角国际航空运输服务能级。

四是全面推动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对接。推动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加强滨湖国际科学交流中心、国际会展中心与虹桥枢纽协同联动,联合举办科学技术论坛、世界制造业大会、进博会溢出效应论坛。争取上海头部国际金融机构在合肥国际金融后台基地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或与本地金融机构组建合资机构,将后台基地建设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金融研发、数据中心以及科技金融试验区,大力支持后台基地的金融科技公司,为虹桥枢纽的金融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合肥、芜湖、安庆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引导和鼓励虹桥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在皖布局设点。充分发挥合肥滨湖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的基础设施优势,协助虹桥枢纽承接上海优质的科创会展活动。推进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与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开展合作,大力推动芜湖国际航空器维修保障中心建设,协同发展长三角航空服务业及配套产业。支持虹桥枢纽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延伸产业链,推进沿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和G60科创走廊建设,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借助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的优势,建立科技人才共享机制,招引国内外国际化、专业型、创新型人才来皖创业筑梦。

五是承接放大进口博览会外溢带动效应。进博会作为面向全球的开放型平台,集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市场交易主体,在“6+365”展会机制下,在开放升级、贸易促进、投资促进、消费促进、环境优化、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溢出效应不断显现。借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安徽经贸合作交流活动,持续放大外溢带动效应。建设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合肥、黄山分中心。持续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推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成为上海虹桥国际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的协作区。在国家会展中心,设立安徽绿色农产品展示馆,组建长三角(安徽)绿色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通过品牌塑造、标准制定、直播带货、跨境电商、渠道推广、数字赋能、基地认证、质量可追溯认证和基金保险等8+1叠加方式,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农产品展销物流平台和绿色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绿色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培育一批在长三角有影响力的皖字号农产品品牌,延伸提升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引领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创出新路。

(作者为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综合协调处一级调研员、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经济发展组组长)

长三角风采